核心提要
  ■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,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,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,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,但農業發展相對於四化同步的要求來講是“短腿”,相對於全面小康的要求來講是“短板”,必須補長。
  ■成都地處都江堰灌區的核心區,發展都市現代農業,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更有著千年天府的歷史傳承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,牢固樹立“抓農業是本職、不抓是失職、抓不好是不稱職”的觀念,再鼓幹勁、再添措施,大力發展現代農業,建設現代農村,培養現代農民。
  ■建設新農村,關鍵是要在“新”字上做文章,生態、現代兩個概念必須充分體現出來,要有現代的農業科技和生產生活方式。同時,人與自然的和諧,必須在農村首先體現出來,要加強村容村貌管理,通過示範性來達到規範性,真正實現“生產發展、生活寬裕、鄉風文明、村容整潔、管理民主”的新農村建設目標。
  ■不僅領導幹部要接地氣,今後所有服務於農村規劃、建設、發展的工作者,都得進鄉村、踩泥土、接地氣,這樣定出的政策、拿出的措施才能符合群眾的期盼。甚至可以這樣說,不發展農業,不發展農村,無論經濟社會發展得再好,那都是片面的發展;特別對於縣、鄉兩個層級,不抓農業的領導是失職的領導,抓不好農業的書記是不稱職的書記。
  ■發展現代農業,責任重大;推進統籌城鄉,任重道遠。成都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,貫徹好中央、省委要求,就是要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,按照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部署,深入實施“統籌城鄉”戰略,抓好制度統籌、產業統籌、建設統籌、主體統籌,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。需要指出的是,抓統籌城鄉,不能做錶面文章,更不能自吹自擂,要真用心、真用功、真投入,切實把各項工作做深做實做精細,讓老百姓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,共享城鄉同發展共繁榮的成果。
  ■成都自然稟賦和生態環境優越,在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,要釐清城市和鄉村的邊界,科學規劃城鄉空間形態和建築群落,推進山、河、湖、林的自然生態本底與現代城市人居有機融合,讓城市融入大自然,傳承文化基因,彰顯獨特個性,讓居民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。
  本報訊(成都日報記者 張魁勇 攝影 王熙維)繼在金堂縣調研現代農業發展情況後,3月25日至26日,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黃新初又前往青白江區,繼續就這一主題開展深入調研。他強調,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,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農業發展相對於四化同步的要求來講是“短腿”,相對於全面小康的要求來講是“短板”,必須補長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,牢固樹立“抓農業是本職、不抓是失職、抓不好是不稱職”的觀念,再鼓幹勁、再添措施,大力發展現代農業,建設現代農村,培養現代農民,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。 緊轉02版
  (原標題:發展現代農業責任重大 推進統籌城鄉任重道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rnedjfchzx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